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海南电力建设实现新跨越:水火风核四电齐发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06-16 16:12:57  浏览:5825

广袤的海南西部大地,一座座电厂挺拔矗立,一条条“银线”凌空而越,如同一条条交错的经线纬线遍布城乡。

    这里是海南电源的“心脏”,牵动着整个琼岛大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这里是海南发展的“造血中心”,通过一条条“大动脉”,把源源不断的电力“血液”输送至各处,成为驱动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这里,一批电力新项目的建设正在上演最后冲刺,构建着水电、火电、风电、核电、气电、光电多能源齐头并进、多元互补的电源新格局,海南的电力建设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西部电网最早形成

    海南电力工业始于1914年。当年由华侨商人合资在海口创办了海南第一家电力星空体育——海口华商有限公司(1923年改名为海口市启明电灯有限公司,又称琼郡启明电灯公司),安装仅有一台英国制造的20匹马力的柴油机,由于装机能力有限,仅可向海口市中山路、得胜沙路供电。

    日军侵占海南时期(1939年2月~1945年8月),出于经济掠夺和支撑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军在海口、三亚、石碌、八所和广坝等地建立了一些柴油机发电厂。1942年,日寇为了掠夺海南的铁矿石资源,又在昌化江中上游修建了东方水电站,这是海南最早的一座水力发电站,主要供电石碌铁矿及近区用电。

    1943年11月,日军在海南岛西部建起了全长为80公里的东方水电站抱板——石碌和八所的66千伏输电线路,形成海南第一个小型电网。

    由于海南岛孤悬海外,受地理环境局限,及解放前连年战乱,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电力工业发展一直滞后,一些发电站规模小,电网也只在局部建设。

    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海南的电力就像全国的电力工业一样,逐步摆脱了战火的阴影,开始恢复与改造。而建国后留下来的海南电力基础十分薄弱,各市县发电设施建设仍处于小规模状态。

    自从1959年坐落于儋县(州)南部的松涛水库南丰水电站建成,成为海南第一个建设规模较大的水电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岛开始建设的较大水电工程,为海南电力工业初具规模奠定了基础。

    随着海南岛开发建设事业的不断加快,海南西部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叉河水泥厂、海南钢铁厂、莺歌海盐场、东方化工厂、海南电石厂、东方合成氨厂、海南八所钢铁厂、临高海溪化学纤维厂等一批工厂相继建成投产,电力需求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

    为适应工农业生产用电和负荷增长的需要,海南西部各地开始逐渐建设电站,因为水资源充裕,兴建水电站成为首选。1956年,乐东县建设水力发电站;1965年,昌江县兴建小水电站;1973年,东方兴建了广坝电站;1979年,澄迈县兴建九龙西水电站。

    为满足开发建设的需要,1959年1月,叉河电厂破土兴建,同年11月开始安装设备,1960年4月,海南第一家火力发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创造了海南火电厂建设史上的新记录。而此时,乐东、临高、澄迈、昌江等地的小火电建设也逐渐兴起。

    至此,海南电力工业方初具规模,为海南西部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电力建设规模空前

    海南建省前电力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尽管初具规模,但因电网相对独立,不仅规模小,而且水电占的比例大,受气候和季节影响,供电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低。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0万人才过海峡,海南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海南西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迅速增加,水泥、化工、钢铁、制糖、食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崛起,对电力需求迫切,电力供应异常紧张。又逢1988年天气干旱,水电少发,供电非常紧张,出现了街边商店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突突”叫,蜡烛摇拽千家万户的窘况。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当时的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快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海南建设高潮的重中之重,并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建设电厂。

    建省初期,海南省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1988年至1990年三年中,累计投入资金近9亿元。

    1989年,位于海南西部澄迈县的海口(马村)电厂第一期工程(2×5万千瓦机组)建成发电,同时,二期工程(2×12.5万千瓦)动工建设,于1990年正式投产发电。

    之后,海口(马村)电厂年发电量占海南发电总量的70%以上,大大缓解了海南电力紧张局面,有效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后,1990年4月,海南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大广坝前期工程全面展开,到1995年,四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这个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2亿度、灌溉面积99.5万亩的水电工程,被誉为开发海南西部的一把金钥匙,海南西部的明珠。

    大广坝水电站投入运行后,对东方和昌江等西部市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真正改变了琼西南的落后面貌,对拉动琼西工业和海南的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配合洋浦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开发区的电力供应,1993年,海南省最大外资火电厂洋浦电厂动工兴建,1995年底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为31.38万千瓦,全部燃用轻柴油发电,使当时海南电网供电紧张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成为当时海南的主力电厂。

    海南的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方的八所沿海和西沙、南沙群岛等地,年平均风速达4.5—4.9米/秒。

    1994年,海南开始利用西部沿海丰富的风力资源,尝试开发风电,海南国信能源公司兴建东方风电厂,于1997年并网发电,使海南成为国内较早开发风电的省份之一,每年向电网输送风力这种清洁能源约1500万千瓦时。

    电厂的崛起和规模发展呼唤电网的兴盛。

    从1958年开始,海南岛西部地区电网形成并迅速与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电网连结。

    到1990年代初,全岛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环岛电网,海南西部临高、儋州、东方、昌江等地的输电线路四通八达,并构筑起海南西部双回的220千伏环岛主网架,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一县一站”,电网实现全覆盖。

    “水火风核”四电并举

    在海南西部,东方是海南发展天然气化工的主要基地;昌江作为我省惟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已成为我省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和水泥制造基地;与儋州毗邻的洋浦开发区,其炼油及石油化工项目、浆纸及制品工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上述产业集群连同海口工业园区的汽车制造及配件、医药产业,老城开发区的煤电、一氧化硅等产业,共同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汽车、纸浆、制药和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集群,它们在支撑海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全省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受经济加快发展拉动,海南西部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华能东方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于今年6月20日投产并网发电,2号机组建设已进入尾声,目前工程总体进度逾90%,安装、调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该机组计划于今年12月下旬投产,二期工程将争取于今年年底前开建。

    华能东方电厂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有效确保海南西部乃至全省的用电需求。

    同时,大广坝二期的核心工程戈枕枢纽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实现水库蓄水、第一台水力发电机实现并网发电,第二台机组安装完毕,即将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全部工程年底完工投运。

    而落户海南西部的海南核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一期工程包括两台65万千瓦机组,每年发电量约为100亿千瓦时,建成后,海南将成为我国核电比重最高的省份,有效地弥补海南电力缺口,保证海南能源长期供应,为海南电网安全和供电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另外,目前,东方感城、四更、高排等风电项目及临高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年内将全部投产。

    海南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并筹备建设其配套项目——海南西部电厂,拟选址洋浦,建设2×3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届时将成为海南省最大的气电厂,并成为海南电网的主力电厂。

    今年7月,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决定成立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并投资近6亿元拟在澄迈建设运营海南省系列光伏发电工程,一期计划建设装机容量为20兆瓦的光伏并网示范工程项目。

    这一系列电力项目建成,将使海南西部形成核电、水电、煤电、风电、气电、光电多能源齐头并进多元互补的电源新格局,真正成为海南能源中心。

    如今,海南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福山变电站落户澄迈县,海南电网终于在琼岛西部迈过了500千伏超高压电压等级的门槛,实现了新的跨越。

    如今,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超高压、长距离、较大容量跨海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此工程结束了长期以来海南“电力孤岛”的历史,融入全国电网大格局。

    如今,在电力的充足供应下,海南西部如加满油的赛车,以喷薄的激情,站在新的起跑点上。

来源:海南网